拖欠工资管不了,却急着立法禁止悲情讨薪
阅读数: 3152
据财新网报道,河南郑州近日酝酿出台新版《郑州市建筑市场条例(草案)》(下称“《条例》”),拟实行劳务用工工资保障金制度、工资专用账户制度等,并对劳务者实行实名管理,建立诚信管理体系。这本来是为了规范劳资关系,保护工人利益,奇怪的是,该草案还将爬楼、断电等讨薪行为明确立法列管。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根据该《条例》,“由有管辖权的国家机关依法处理”的五种情形中赫然包括:“采取爬楼、爬塔吊、切断水电、冲击施工现场等方式,妨碍正常施工现场管理、办公秩序,造成严重损失的”。爬楼讨薪曾经被称为“跳楼秀”,事实证明仍然得不偿失,搭上了生命危险,工资没讨到不说,有时还得到一片骂名甚至被拘留。
因此,爬楼爬塔吊等讨薪方式,准确地说属于“悲情讨薪”,它与绑架欠薪者等具有攻击性和破坏力的讨薪方式,不可同日而语。悲情讨薪在《条例》中与一些真正的违法犯罪行为同列,说明郑州方面对悲情讨薪者不仅缺少应有的同情,还打算严厉禁绝,这相当于把讨薪者的自残式维权之路也给堵死了。这样一来农民工的工资就更渺茫了。所以该立法动向一经披露就引起舆论的激烈反弹,并不意外。
建筑业的非法转包基本是行业潜规则,农民工一般不能直接与总承包商签订劳动合同,经过层层转包,欠薪的责任主体难以认定,维权因此异常艰难。郑州方面试图以法治为困境破局,初衷是好的,但打击悲情讨薪显然把板子打反了。如果能如期如实拿到工资,农民工还需要爬楼讨薪吗?
从逻辑看,没有恶意欠薪,何来悲情讨薪?黑社会追债无所不用其极,却决不可能走悲情追债之路,农民工兄弟被欠了薪,法治社会和地方政府不能给他们兜底,他们尚且踩着法律的边缘,没有走向暴力,只是拿自己的生命做最无力的呐喊和最无声的抗议,这种悲情正常人都应该看得懂。拖欠工资管不了,却急着立法禁止悲情讨薪,恶意欠薪的老板们笑了。
为什么不加大追惩力度,让恶意欠薪者付出代价?对欠薪者熟视无睹,对讨薪者决不留情,这难道不是新形势下的“捡软柿子捏”?不妨追问,有关部门这是智商欠费还是懒政权利任性下的良心欠费?这不是郑州方面第一次出现此类偏向,前几年郑州强拆了400多家报刊亭,合法运营十多年的报刊亭一夜之间就变成“违章建筑”了。
拖欠农民工工资是个老问题,国家层面一直都很重视,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不知道各级各部门落实得怎么样了。国家统计局4月28日发布的2015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农民工总量为27747万人,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所占比重为1%。千万不要小看1%,算下来就是277万人,而他们的背后是更多的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
据媒体报道,从2010年到2016年,河南法院连续7年开展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集中办理,为10万农民工追回劳动报酬27亿元。27亿真的要回了么?按这种平均欠薪计算,277万农民工的欠薪将达到多少规模呢?
最新政策
更多-
老板用私卡现金发工资被查?2022年起,这样发工资行不通了!
前几天知名女星金婧因为“助理犯错就扣工资,扣五千后就少犯错”的言论令广大打工人愤愤不平,纷纷在网络上声讨她,随后助理声称扣的工资老板已经通过年终奖微信5倍转账给她。 -
浙江17部门联合发文促就业
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浙江省委组织部、省人力社保厅等17部门于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浙江将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 -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保障灵活就业、部署加力稳岗拓岗的政策举措
我国有2亿多灵活就业人员。灵活就业能有效促进就业,也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要强化保障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