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计抵减和留抵退税一文看懂!
阅读数: 14457
最近群友总在讨论留言,分不清“加计抵减”与“留抵退税”,现在5哥就“加计抵减政策”与“留抵退税政策”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梳理:
1、就易混概念的梳理,将“加计抵减”与“留抵退税”概念进行比较;
2、“加计抵减”与“留抵退税”的计算方法;
3、“加计抵减”与“留抵退税”的适用行业。
【注意:本文仅对《财政部 税务总局 海关总署关于深化增值税改革有关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 海关总署公告2019年第39号)(以下简称公告)相关内容进行解读】快和5哥一起来学习吧!
概 念
什么是增值税“加计抵减”?
自2019年4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允许生产、生活性服务业纳税人按照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加计10%,抵减应纳税额。
什么是“留抵退税”?
就是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退税制度。
什么是“增量留抵税额”?
本公告所称增量留抵税额,是指与2019年3月底相比新增加的期末留抵税额。
计 算
如何计算加计抵减额?
当期计提加计抵减额=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10%
当期可抵减加计抵减额=上期末加计抵减额余额+当期计提加计抵减额-当期调减加计抵减额
提醒:
抵减前的应纳税额大于零,且小于或等于当期可抵减加计抵减额的,以当期可抵减加计抵减额抵减应纳税额至零。未抵减完的当期可抵减加计抵减额,结转下期继续抵减。
如何计算当期可以退还的增量留抵税额?
允许退还的增量留抵税额=增量留抵税额×进项构成比例×60%
进项构成比例,为2019年4月至申请退税前一税款所属期内已抵扣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含税控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解缴税款完税凭证注明的增值税额占同期全部已抵扣进项税额的比重。具体请参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办理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退税有关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9年第20号)相关规定办理。
适用哪些行业
加计抵减政策适用哪些行业?
答:根据《财政部 税务总局 海关总署关于深化增值税改革有关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 海关总署公告2019年第39号)第七条规定,自2019年4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允许生产、生活性服务业纳税人按照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加计10%,抵减应纳税额(以下称加计抵减政策)。
(一)本公告所称生产、生活性服务业纳税人,是指提供邮政服务、电信服务、现代服务、生活服务(以下称四项服务)取得的销售额占全部销售额的比重超过50%的纳税人。四项服务的具体范围按照《销售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注释》(财税〔2016〕36号印发)执行。
2019年3月31日前设立的纳税人,自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期间的销售额(经营期不满12个月的,按照实际经营期的销售额)符合上述规定条件的,自2019年4月1日起适用加计抵减政策。
2019年4月1日后设立的纳税人,自设立之日起3个月的销售额符合上述规定条件的,自登记为一般纳税人之日起适用加计抵减政策。
留抵退税还区分行业吗?是否所有行业都可以申请留抵退税?
答: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办理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退税有关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9年第20号)这次留抵退税,是全面试行留抵退税制度,不再区分行业,只要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符合规定的条件,都可以申请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
关于“加计抵减”与“留抵退税”的区别就总结到这里了,可以分享大家一起学习哦。
END
来源:中税答疑新媒体智库
51个税管家整理发布
最新政策
更多-
老板用私卡现金发工资被查?2022年起,这样发工资行不通了!
前几天知名女星金婧因为“助理犯错就扣工资,扣五千后就少犯错”的言论令广大打工人愤愤不平,纷纷在网络上声讨她,随后助理声称扣的工资老板已经通过年终奖微信5倍转账给她。 -
浙江17部门联合发文促就业
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浙江省委组织部、省人力社保厅等17部门于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浙江将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 -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保障灵活就业、部署加力稳岗拓岗的政策举措
我国有2亿多灵活就业人员。灵活就业能有效促进就业,也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要强化保障和服务。